<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h id="xptvz"></th>

              <track id="xptvz"></track>

                第二屆武夷論壇開幕 共話“文明互鑒與現代化發展”

                期次:第1874期    作者:記者劉曉陽  彭美琪   查看:17

                第二屆武夷論壇在福建南平開幕,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明互鑒與現代化發展,共同為新成立的中華文明兩岸高端學術研學坊聯盟揭牌。論壇還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本報訊 (記者劉曉陽 彭美琪)3 月 22 日,以“文明互鑒與現代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為主題,第二屆武夷論壇開幕。

                開幕式上,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爾雄,我校黨委書記張東剛,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等出席并致辭,我校校長林尚立主持。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皮鈞,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陳柳裕,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李騰,福建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一級巡視員陳文章,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長林建,南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善平,南平市政協主席吳添富,武夷學院黨委書記莊祥生,武夷學院校長吳承禎,中國朱子學會顧問、福建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原常務副書記、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朱清,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張建光,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吳邦才,津巴布韋執政黨(津民盟)契特波思想政治學院院長伊斯梅爾·馬達,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副校長黎文利,韓國延世大學名譽教授白永瑞,英國牛津大學圣安學院榮休教授羅伯特·恰德;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易,副校長馮仕政,原副校長楊慧林,原黨委副書記吳付來;以及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福建省、南平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中國日報社、中國新聞社等媒體代表出席活動。論壇期間,我校牽頭 20 余所高校,共同為新成立的中華文明兩岸高端學術研學坊聯盟揭牌。

                江爾雄表示,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一直以來福建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兩個結合”,發揮獨特優勢,著力增強文化凝聚力、激發文化創造力、拓展文化輻射力、激活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影響力,全力打造高品質文化建設的省域樣板、彰顯中華文化魅力的閃亮窗口,全面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采。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積極貢獻真知灼見和研究成果,為八閩文化傳承發展建言獻策,助力福建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福建篇章。

                張東剛表示,四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武夷山朱熹園時首次正式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重要論述,并明確其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意義重大、內涵深刻。今天,百余位中外學者齊聚第二屆武夷論壇,深入領悟“兩個結合”的思想精髓,既是文明基因與創新機理的共融,也是文化守正與時代創新的共進,更是學術探源與實踐發展的共振。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以更宏闊的視野、更創新的思維闡發中華文明思想精髓,解碼中華文明基因,深入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兩個結合”的重要意義與時代價值;鍛造兩岸文化紐帶,在賡續文化血脈中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搭建文明互鑒之橋,構建文明對話交流新載體、新機制、新空間。我校愿與福建省以及南平市一道,引文化之活水,立時代之潮頭,啟文明之新篇,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踔厲奮發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袁超洪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說,我們期待以此次論壇為紐帶,借助各位專家學者之智,加力研學、加深交流、加強合作,在學思踐悟“兩個結合”中堅定文化自信、延續文化基因、展現文化魅力,在久久為功中不斷提升文化影響力。

                林尚立在主持時表示,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第一次提出“第二個結合”,從理論上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為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推進文化創新的發展路徑注入了強大思想力量。文明交流互鑒是不同文明多元共生的客觀要求,更是世界文明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天,武夷論壇已成為中外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和全球文明互鑒的思想高地。我校愿與各位一道,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以兼收并蓄的格局融匯文明發展的脈絡,以美美與共的視野構筑文明對話的經緯,在堅持“兩個結合”中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文明力量。會上,論壇主報告《新的文化生命體:“兩個結合”與中華文化繁榮發展》正式發布。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郗戈代表報告編寫組進行解讀。報告以“兩個結合”的理念和實踐為核心線索,對“兩個結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的歷史脈絡、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等重大議題作出深刻回應。

                江爾雄、張東剛、林尚立、袁超洪、皮鈞、莊祥生共同發布新書《生生之道:中華文明宇宙觀》(“中華文明武夷講演錄”第一輯)。我校國學院教授、中華文明武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向世陵介紹新書。該書是出版發行的“道南”中華文明講壇叢書首作,也是“中華文明武夷講演錄”的第一輯。全書共十二講,從多學科角度生動闡釋中華文明宇宙觀,揭示中華文化要義,展現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之道。

                活動現場,林尚立代表學校向南平市人民政府贈送該書,市長林建作為代表受贈。

                開幕式上,中華文明兩岸高端學術研學坊聯盟正式揭牌。國家部委相關部門領導、二級巡視員馬振杰,中國新聞社副社長陳建輝,王易,華僑大學副校長林宏宇,福建師范大學副校長歐陽松應,吳承禎等聯盟理事長單位代表共同揭牌。

                聯盟由我校牽頭,聯合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武夷學院共同發起,成員包括 20余所高校。聯盟將致力于回應賡續中華文脈的學術命題和時代責任,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充分發揮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文化傳播力,向海內外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開幕式現場,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研修基地揭牌成立。王易、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湫、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劉皓共同揭牌。

                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是全國首個新型研究生院,研修基地將立足南平市獨特資源稟賦,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化研修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奮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標桿,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天上午,南平市人民政府文化顧問聘任儀式舉行。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徐里,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葉培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肖向榮獲頒聘書。

                主旨演講環節,我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白永瑞、羅伯特·恰德、楊慧林分別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通向過去的新路徑:民間視角下東亞古典的兩種用法”“現代西方對中國的認知——‘酷中國’”“文明互鑒中的‘古今中西之爭’”為題作主旨演講。馮仕政主持。論壇與談環節,范迪安、蒙曼、葉培貴、肖向榮、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黃清賢圍繞“數智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展開深入研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蔣昌建主持。

                當天下午,“述與作:從孔子到朱子”“古典學與現代性”“中華文明核心價值與現代化詮釋”“中國之治與中國式現代化”“兩岸青年賡續中華文脈”五個平行分論壇同步進行。

                中華文明兩岸高端學術研學坊聯盟系列活動舉行。林尚立,林建,陳文章,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絢,武夷學院黨委書記莊祥生出席聯盟成立大會并致辭。馮仕政主持。會上,中國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教授葉桂平,我校國學院教授、中華文明武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向世陵,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分別作主旨報告。

                論壇期間,“中華文明與兩岸融合”學術研討會、造就新時代“好老師”“大先生”——青年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圓桌對話會等先后舉行,“同道中國·茶言天下”復興茶座、“‘東西問’沙龍——根系兩岸、深度探緣”、“習習春風”研學等系列活動相繼舉辦,2025 年中華文明課堂、中華文明講壇先后開講,我校出版社還舉辦了優秀圖書展。

                本屆論壇由我校、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學院聯合主辦;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暨南大學、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協辦;宋明理學研究中心、南平市建陽區委區政府、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建甌市委市政府、浦城縣委縣政府等單位承辦。

                報刊導讀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址